2025年“匠心育人”杯新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暨新教师岗前培训“校本研修”结营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23 供稿: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分享至:

5月23日上午,我校2025年“匠心育人”杯新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暨新教师岗前培训“校本研修”结营仪式在教学楼6104教室举行。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事处、教师工作部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代表以及2025年全体新进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方红主持。

竞赛决赛环节,新教师们进行了精彩的教学节段展示。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3名。其中,数理与统计学院叶佳宸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陶廷昌老师、艺术与设计学院李瑞琪老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李丹丹老师荣获一等奖。

颁奖仪式后,新教师代表张斯雯分享了培训感悟。她表示,通过系统培训,新教师不仅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深刻理解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结营仪式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新教师岗前培训“校本研修”活动历时三周,培训活动涵盖了教学质量监督模块、教育心理模块、教学设计模块、信息/数字素养模块、模拟教学模块等多个模块。

在教学质量监督模块中,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冠玲系统解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调“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周翔老师指出教学督导兼具“监督”与“支持”双重功能,助力教师成长;陶一春老师展示了智能化教学监控平台,建议教师利用数据优化教学策略。

在教育心理模块中,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王力娟老师通过案例工作坊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教师理解动机与需求的关系,掌握课堂激励策略;学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宋娟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与生活中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境,树立人生目标。

教学设计模块涵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获奖教师面对面、教学设计解读、课程思政建设、产教融合建设、基于BOPPPS有效教学技能工作坊等多个主题。原副校长瞿志豪教授作“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几个问题之我谈”的主题讲座。在“获奖教师面对面”活动中,上海高校示范性本科课堂获得者、经济与管理学院孟琪教授,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蔡池兰教授与资源与环境学院梁波副教授分别为大家分享了多年的教学历程、实践路径和宝贵经验,并耐心解答了新教师们的问题。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绪明教授作“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提升的工作体会”的讲座。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吉敏副教授作了题为“产教融合视角下课程与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的专题讲座。基于BOPPPS教学工作坊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项乐源、许瑜函、毛欢、于胜君老师主讲,在前置任务布置的基础上,分四组进行了实战演练、讨论分析和总结,帮助新教师切实提升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

在信息/数字素养模块中,复旦大学蒋玉龙教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博锋教授、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胡子琦老师分别从不同维度为教师AI素养赋能。蒋玉龙教授作关于原位翻转教学与数字化工具应用的报告;张博锋教授剖析AI大模型对教育的变革,呼吁关注技术伦理;胡子琦老师实际演示网络教学平台的AI功能,并带领大家实操学习。

模拟教学模块开展了“匠心育人”杯新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各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及职业导师分为四组,现场对老师的模拟教学进行打分并点评,最终选出了8位优秀青年教师在结营仪式上进行展示与竞技。

本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但新教师们非常努力投入。他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有助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助力“上好一门课”。希望通过此次研修活动,新教师们能够加深对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实践,为学生带来更优质、更富有活力的课堂。学校将继续支持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校内各方携手共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