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培训”在艺术与设计学院开班。艺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会上海办公室负责人,督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项目启动。
开班仪式上,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沈法在致辞中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对本项目的支持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对学院长期以来的支持。本项目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驱动,培养兼具传统底蕴与数字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学院会为学员的学习提供平台与保障。项目负责人、数字信息设计系副系主任潘大圣就培训安排作了详细介绍,指出本次培训课程将主要围绕“生成式AI设计基础”“传统工艺数字化融合”“AIGC成果转化”三大模块展开。
国家艺术基金上海办公室副主任沈捷指出,本次培训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培育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在课程设置上彰显跨学科特色,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规范高效。他勉励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成长为工艺美术数字化创新的骨干力量,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创意与智慧。
特聘专家代表黄心渊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生成式AI不是灵感替代品,而是“认知放大镜”。只有把传统工艺当作“文化源代码”,让算法和手艺在同一时间轴上对话,才能实现形态、语义与价值的深度融合,最终让设计服务人民、赋能产业。学员代表许栋梁分享了学习期许,他表示要深挖文化基因,注重跨界协同,聚焦成果落地,并代表全体学员承诺将以持续迭代的态度完成创作。
艺术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永生以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开启开班首讲,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技术间的内在关联,强调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激活传统工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家艺术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本期培训项目自7月14日启动,培训总时长共120天,集中培训时间为40天。培训期间学员将完成个人作品与小组创作,优秀成果将纳入“AIGC传统工艺设计数据库”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