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来源:上海广播电视台 作者:刘康霞
两周内,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接连上演两场温暖人心的生命接力。4月29日,2022 届校友郑昊麟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上海市第713例、该校第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在4月18日,2018届校友付泰源已完成上海市第708例、学校第18例捐献。这两位青年以热血践行志愿精神,为青年节送上了“爱的节日礼物”。
回忆起捐献初心,郑昊麟坦言曾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存在“开背抽骨髓”的刻板印象。2019年,学校学长学姐的成功捐献事迹让他了解到,捐献流程与献血类似,便毅然报名入库。2024年初首次匹配成功却因体检“沉默期”错失机会,2025年初再次接到通知时,他毫不犹豫答应,在家人鼓励下,完成了这场跨越两年的生命约定。采集结束后,他深情寄语患者:“愿你带着爱和希望,重新拥抱生活。”
付泰源的捐献之路始于2014 年入学时的一次宣传活动,当时他觉得能救人便登记入库。十年后接到配型成功电话,面对首次体检指标不通过,他连续调整身体状态,第三次体检达标后,从苏州奔赴上海完成“十年之约”。得知受助者是河南老乡并收到饱含感激的书信时,他感慨:“庆幸自己从未放弃。”
两周内两场生命接力并非偶然。截至目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已有19名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6000余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规模在沪上高校位居前列,创下“每40名上海市捐献者中就有1名二工大学子”的奇迹。2024年,学校更以“1年4例、4 个月3例” 的高频次书写公益传奇。
捐献当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沛东与上海市红十字会赴医院慰问。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副部长张懿点赞道:“二工大师生的公益担当,让‘生命接力’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依托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通过专业化宣讲进行科学宣教,提供全流程保障,将“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精神融入育人实践,十九次“生命的美丽相遇”,正是该校落实“立德树人”的生动体现。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郑昊麟忍受4天动员剂注射的不适,付泰源为达标坚持三个月健康管理,他们用行动打破“00后”“95后”的代际标签,让“奉献”闪耀新时代的青春光芒。郑昊麟表示:“捐献不是终点,而是爱传递的起点。” 付泰源从患者感谢信中读到更深的责任:“要让爱心成为生活的常态。”
截至目前,二工大捐献者已为19个濒危生命点燃希望,背后是6000余个“潜在救星”的默默守候。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这些年轻人用热血担当诠释着 “青年力量”,他们在他人需要时毫不犹豫伸出双手,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所需。这两场生命接力,早已超越个体善举,成为一所高校、一群青年向社会递交的温暖答卷。
原始链接: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55405928&ajmdShareChanne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