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是由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主办,面向全国各高校各相关专业学生,旨在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并通过学科竞赛等方式鼓励高校学生以其独特的科创理念和发明制造参与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来。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于2005年由清华大学发起,为从事环境领域相关研究的学生搭建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科竞赛和同辈交流平台。自2025年3月起,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唯一入选中国科协“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关联赛事。
校内选拨赛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务处主办,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
一、 赛道划分
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的参赛作品分为科技理念类、科技实物类和绿色创业类三类,三类作品独立进行提交、评审和颁奖。
为方便科技理念类和科技实物类作品的评审与管理,在科技理念类和科技实物类作品下细分7个类别:(1)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2)大气污染与控制;(3)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4)环境化学与新污染物;(5)环境生态健康;(6)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7)AI+环境。
为助力绿色创业类作品获得更专业指导并推动后续商业化进程,本届环科赛在绿色创业类赛道下细分3个作品类别,各参赛作品可选择其中任一作品类别进行申报,但不得兼类别申报。具体作品类别包括:(1)减污降碳类;(2)绿色制造类;(3)生态产业类。绿色创业类作品在参赛时需提交作品申报书、商业计划书和其它相关材料(必须包含6分钟的PPT预答辩视频,如无此视频将影响作品送审)。
各类别作品在线上函评环节将分别独立进行评审并将分数归一化处理,之后合并各类别作品归一化后平均得分确定进入终审答辩环节名单。
二、赛事奖项设置
本次校内竞赛将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根据参赛报名具体数量决定),同时从获奖团队作品中择优推荐至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校内初赛评定无需答辩,凡参赛及获奖项目团队可获得相应第二课堂学分。
全国大赛设立多级奖项,具体分配及奖金见附件1-赛事指导手册,获奖数量视当年报名人数与作品质量最终确定,所有获奖选手将获得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颁发的获奖证书。
三、参赛资格与注意事项
(一)参赛资格:
1.科技理念类与科技实物类:凡在全国各高校正式注册的学生(含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均可提交作品参赛,参赛者在报名参赛时需要提供有效的学生身份证明。
2.绿色创业类:需以团队形式报名参加比赛,全部成员为正式注册的学生(含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或毕业两年内校友的团队可以报名参赛。参赛者在报名参赛时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
(二)注意事项:
1.本届竞赛对组队方式无任何限制和要求,鼓励参赛者利用竞赛宣讲活动、网站讨论区等平台进行跨年级、跨院系和跨学校组队。
2.本竞赛所接受的作品为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各参赛队伍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因选手提交的参赛作品所引发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责任均由申报者或团队自负。
3.为确保赛事参赛作品质量、避免学术不端等事件发生,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禁止同一作品在本届赛事以不同成员姓名进行多次提交。原则上不鼓励同一作品在本届赛事报名多个赛道,若需报名,需确保各赛道间提交的作品材料重复率不高于30%(含文字、图表等)。对连续参与竞赛的往届参赛作品,需在相关资料中补充提交往届作品参赛资格审查表,如未填写报名参赛,一经举报核实后,取消参赛和获奖资格。确认存在不符合赛事手册规定,如存在抄袭、以毕设作为作品提交或违反以上规定等行为的,由组织委员会取消其参赛及获奖资格,并视情况进行通报。
四、报名方式与赛事安排
1. 竞赛报名和作品提交:请有意愿参赛的同学将项目作品资料(附件3-报名表、附件4-作品申报书、附件5-7任选一个组别作品简介)在2025年5月18日前将电子版发送到组委会联系邮箱(联系人:黄老师,邮箱:huangqing@sspu.edu.cn)。报名邮件请以“环科赛+学院+专业年级+负责人姓名”的方式命名。
2. 作品审查:初定时间为2025年5月18日-6月3日,校内选拔赛将组织专家进行作品初评、会评,最终确定推荐参加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作品名单。
3. 作品公示:推荐作品名单拟在公示7天。若收到投诉或异议,由竞赛组委会组织调查,并上报竞赛委员会讨论。经调查确认有违规行为的,则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并予以通报。
【点击下载全部附件】 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附件材料.rar
附件1: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指导手册
附件2: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奖励与评审办法
附件3: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报名表
附件4: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作品申报书
附件5: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理念类作品简介
附件6: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实物类作品简介
附件7: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创业类作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