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单位,机关及直属各部门:
上海市科委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申报指南的通知》。具体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领域一人工智能驱动科研范式变革前沿技术研究
专题一、科学计算共性支撑技术
方向1:科学计算基础算子前沿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国产GPU算力平台的矩阵运算并行优化方法,突破稠密与稀疏矩阵的高效计算技术,研发矩阵分解、矩阵求逆、矩阵与向量乘法、优化算法等核心算子。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2:面向科学计算的大模型推理加速前沿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适配国产GPU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细粒度推理加速机制,解决低算力配置下的高精度全局优化、剪枝粒度的硬件自适应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基于卷积、Transformer等多种网络架构的推理加速算法。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专题二、数据治理与模型智能体
方向1:科学数据结构化表征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制
研究内容:研究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式和基因序列等复杂科学符号的识别、表征与分析等技术,对标生物、医药、化学等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需求,研发科学符号结构化表征分析软件。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2:科学数据治理工具链研制与新模型架构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实验数据高效采集、清洗、标注与分析等技术,研究并提出本领域科学数据标准规范,提供数据集公共开放服务,探索领域科学模型创新架构,推动所形成工具链和数据集在新架构模型训练、评估中的应用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7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申报团队要求:实行领域科学家、AI科学家双责任人制,申报时须在项目可行性方案中明确双责任人职责分工。
方向3:科学家智能体前沿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海量文献知识有效提取、表征、关联等技术,探索面向学科知识的深度思考、因果推理、知识检索、自适应反思、多智能体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具有科学文献高效理解、结构化数据交互、幻觉规避等能力的智能体系统。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4:科学实验智能体前沿技术研究与系统验证
研究内容:探索基于知识的科学实验方案设计推理方法,研究科学实验可行性验证、路径优化、智能编排等技术,形成支持“设计-执行-反馈”科学实验闭环优化的智能体系统。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专题三、下一代前沿技术研究
方向1: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自由探索
研究内容:基于数学理论和物理世界第一性原理,探索生物科学、认知科学、系统科学等研究成果启发的人工智能新机制、新算法和新模型,攻关数据合成、学习推理、新型智能计算等新技术、新工具和新路径。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0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项目负责人要求:项目负责人不超过35周岁(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原则上其他核心研究人员年龄要求同上;对具有潜力的团队拟通过竞争择优、定向委托等方式分阶段滚动支持。
领域二具身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
专题四、具身智能体模组关键技术
方向1:多模态触觉感知辨识技术与模组研制
研究内容:研究具身智能多刚度物体的触觉感知与辨识技术,建立典型刚柔耦合物体操作任务的接触力学问题模型、特性表征模型,提出基于多模态视触觉感知的柔性物体几何与力学参数反演理论与算法,并在真机环境中开展应用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2:端侧具身智能模型运行模组研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视觉、触觉、力觉和语言的多模态感知的交互策略生成机制、具身智能模型轻量化技术,实现具身智能模型与国产算力平台的深度融合,研制端侧具身智能模型运行模组,支持工业制造、生物医疗等场景中的典型机器人操作任务。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专题五、具身智能体操作系统与工具链技术
方向1:具身智能体端侧模型中间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复杂长程具身智能任务,研究智能体原子任务切分与模型编排框架,探索端侧XPU统一抽象与抢占机制,实现并发模型推理任务的高效实时调度,创新模型-推理框架-端侧算力协同设计方法,支持异构XPU协同完成复杂模型高性能推理。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2:具身操作在位数据采集技术与系统研制
研究内容:研究人体臂/手运动、指尖力/触多源信息一体化具身感知装备设计方法,揭示作业任务-人体运动-接触感知之间的映射规律,探索位、力、触、视传感器的时间空间对齐智能策略方法,突破人类真实作业数据的稀缺性与泛化性局限。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3:具身智能仿真与数据合成引擎研制
研究内容:研究符合物理世界规则的仿真技术与三维场景高效渲染技术,探索基于AI大模型的场景自动构建与操作行为自动生成方法,攻关基于GPU的具身智能高并发仿真计算技术,支撑具身智能体作业任务的自动化数据合成。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企业牵头申报时,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专题六、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原型验证
方向1:腔镜手术机器人自主操作体系构建与验证
研究内容:研究具身智能框架下的多模态感知与动态决策机制,集成听觉-视觉-触觉-力觉等环境感知模块与动作规划引擎,融合深度强化学习与虚实交互仿真技术,研发“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智能系统,完成复杂动态场景下的缝合操作。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申报团队要求:企业须为本市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注册人,在申报材料中提供已取得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注册证。
方向2:面向科学实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验证
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实验操作的模仿学习映射模型,研发视觉-触觉-本体觉传感器融合架构,设计全身协同和自适应柔顺控制策略,研制具备精细化操作能力的科学实验机器人,在科学实验中开展应用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3:高泛化具身智能技能链构建与系统验证
研究内容:研究跨场景自适应技能链调用,动态适应场景、规划技能序列,实现技能模块化组合与一键调用;研制即插即用控制中间件,兼容异构机体与多模态传感器,保障技能链跨实体无缝迁移;研发轻量化端侧模型,实现低成本批量技能链部署和闭环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领域三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
专题七、共性与支撑技术
方向1:高端装备国产CAD设计制造工艺异构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国产CAD几何数据与制造工艺数据统一模型定义及转换技术,研究高端装备参数化制造工艺设计技术,构建梁、隔框及肋板等典型构件库,研发国产CAD设计制造工艺数据软件系统。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2:面向能源装备的热力学仿真CAE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支持热力学仿真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技术、针对能源装备多时间尺度和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与优化策略,研制高性能求解器,提升大规模热力学仿真计算能力,在汽轮机、锅炉、电气辅机等能源装备进行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3:工业时序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海量异构工业实时数据高效读写及分布式存储、预聚合计算和低延迟查询等关键技术,研发工业时序数据库,实现海量工业时序数据的高效清洗、特征提取与智能分析,并在钢铁等行业开展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专题八、场景应用验证与行业解决方案
方向1:AI驱动的工业过程实时业务协同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多模态信息获取与融合、多源异构业务接入、实时调控与决策技术,形成多业务场景AI驱动的分布式资源调度算法,研制业务大规模协同、精准化控制的调控系统,驱动实现工业全域生产要素的统一管控。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2:高端工程机械AI控制智能体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环境下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研发基于AI的多目标规划决策大脑和高频反馈协同控制与优化技术,打造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人机协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感知-决策-控制-反馈”作业闭环,开展工程应用验证,形成可推广方案。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3:智能调度排程优化求解器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AI的多货种多模态感知、多维度多目标优化求解器等技术,构建支持资源动态调度、异常状态实时预警的智能决策模型,研制一体化智能调度排程系统,实现“物品识别-设备自适应-资源调度”的智能作业。
执行期限:2025年12月1日至2027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二、申报方式
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请申请人通过“上海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svc.stcsm.sh.gov.cn)进入“项目申报”,进行网上填报,由申报单位对填报内容进行网上审核后提交。【初次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进行项目申报;【继续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5年9月15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5年10月9日16:30。请以学校为依托单位申报的老师至少提前两天完成系统填报并提交审核。
科研处
2025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