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2025年度基础研究计划“探索者计划”(第一批)项目申报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19 供稿:科研处 分享至:

各二级单位,机关及直属各部门:

上海市科委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基础研究计划“探索者计划”(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https://stcsm.sh.gov.cn/zwgk/kyjhxm/xmsb/20250516/5281421b51dc4767b8a4fc7b5c0d9e91.html,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

方向1.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科学研究

1.先进核能材料腐蚀机理和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先进核能材料大语言模型微调与指令对齐机制,探索跨模态数据结构化抽取与语义融合方法,形成高品质材料腐蚀数据库;研究冷却剂与材料界面腐蚀主导机制,构建腐蚀参量因果链,揭示合金成分、冷却剂特性和环境等关键因素影响规律;融合机器学习算法与核能材料腐蚀特性,开发基于物理原理与多模态数据双驱动的高精度材料腐蚀性能预测模型。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2.先进核能系统用耐高温抗辐照高熵合金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熵合金成分设计-结构调控-性能的映射关系,阐明辐照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完成高温离子辐照和注氦条件下的微观组织表征及微纳力学性能测试。阐明晶格畸变、化学短程序、辐照缺陷与熔盐/合金界面跨尺度耦合作用机制,建立多场耦合损伤的跨尺度关联模型,形成关键性能参数的协同调控理论框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3.基于电子结构调控的耐蚀镁合金设计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高通量原子尺度模拟、机器学习和实验表征方法,构建集成电子结构与腐蚀热动力学参数的材料基础数据库;构建基于电子结构信息图神经网络的镁合金腐蚀基础参数预测模型,研究“电子结构-关键描述符-宏观腐蚀响应”的构效关系,形成基于电子结构的耐蚀镁合金设计方法;通过计算筛选与实验验证相结合,制备高性能镁合金。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4.熔盐堆用镍基合金增材制造的组织演化模拟与性能调控研究

研究内容:构建800℃及以上钍基熔盐堆用镍基合金的多组元多相相图,研究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合金快速冷却过程中的固液相组织与成分演变、枝晶凝固行为、增强相析出、缺陷形成、应力分布等的影响规律,建立多组元多相镍基合金成分/结构演化分析方法与模型,探索熔盐堆用高性能镍基合金的增材制造优化方法。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5.高强塑轻质复杂浓缩合金材料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CALPHAD理论,通过多维高通量实验研究高压条件下多元素交互作用对相稳定性和原子扩散的影响规律,建立高压条件下集成热力学和扩散动力学的材料基础数据库,实现高压条件下第二相析出序列的准确预测,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和强化机制的成分-工艺-组织-力学性能定量关联模型,研制出高强塑轻质复杂浓缩合金,发展基于材料基础数据库的集成计算设计方法。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6.机械互锁聚合物电池材料及离子输运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构建基于电子结构信息图神经网络的分子构效关系预测模型,研究机械互锁聚合物动态单元分子内滑动的宏观集成放大规律,探索机械互锁聚合物模型材料内锂离子输运机制,构建机械互锁聚合物数据库,研制高性能机械互锁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与粘结剂,并验证其性能。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7.宽带隙锑基叠层太阳能电池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宽带锑基硫族化合物薄膜的生长动力学机制和组分可控的多晶薄膜生长规律,阐明缺陷态密度和分布等因素对载流子收集的影响,构建能带结构与缺陷态模型,研究异质掺杂、结晶调控与缺陷工程协同的薄膜调控规律,构建叠层太阳电池结构与子电池带隙、电流匹配关系的仿真模型,并验证电池性能。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8.固态电池原子界面智能设计

研究内容:构建与固态电解质相结合的锂金属剥离和沉积过程全原子尺度模型,开发固态锂电池剥离和沉积循环过程的大尺度分子动力学算法;研究界面晶格失配度对界面孔洞形成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晶体结构原子团簇在界面的扩散和相变过程,高通量筛选新型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验证其性能。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方向2.人工智能驱动的核能工程科学研究

1.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的可解释人工智能建模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融合物理模型与数据的动态建模架构及其在相似核电型号之间的迁移机制,揭示多变量状态演化与隐藏状态耦合规律,形成具备可解释性的核蒸汽供应系统的超快仿真方法;开展模型迁移方法研究,形成标准化、高效率的建模与部署方法;验证模型在不同机组间的迁移效果与预测性能。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2.核反应堆堆芯等流体系统三维数据同化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核反应堆堆芯复杂物理问题机理,开展多工况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形成三维仿真数据集。发展三维物理场的稳态和动态模态分解技术,开发融合实测样本数据的快速预测模型。开展核反应堆堆芯等流体系统的模拟实验研究。使用实测数据进行融合预测并对模型进行定量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方向3.人工智能驱动的导航科学研究

1.三维点云语义分割与矢量化全自动处理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发展三维点云语义分割与矢量化的全自动处理方法,构建适合城市复杂场景点云的目标特征提取与分类深度学习模型;提出基于三维点云分割结果的矢量建模算法,提升分割精度与矢量化效率。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2.地基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的地质形变监测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构建植被覆盖区地基毫米波雷达和视觉融合的跨模态数据融合理论体系,分析影像特征的空间关联特性,阐明植被对雷达回波的影响机理;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基于电磁波与植被介质作用理论的新成像算法模型,提升识别植被覆盖区形变的精准性和动静态形变全过程捕捉的准确性。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3.基于北斗和低轨导航融合服务的高精度定位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典型测绘场景,利用低轨卫星运动速度快的特性,研究混合星座导航信号数据融合的高精度定位理论、高中低轨卫星导航的融合定位方法、低轨导航增强定位的误差建模与校正方法,验证北斗和低轨融合实时精密定位及静态差分后处理定位性能,探索混合星座高精度定位的新技术途径。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方向4.人工智能驱动的高端医疗装备技术研究

1.面向精准外科手术的智能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工作波段位于900-2000nm的动态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研究,实现具备解析≥9个独立荧光信号的能力,探索在≥3mm厚组织遮挡及术中动态干扰条件下,实现光谱保真度≥90%、成像速度≥10fps、空间分辨率≤200μm的高质量图像数据采集方法;构建1套涵盖典型术中病理生理状态标注的荧光影像数据库;探索人工智能自动化工作流,实现图像光谱特征的自动提取和多通道解混,支持≥5通道组织结构或功能参数的同步定量分析,分析误差<5%,整体响应时间≤1秒。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2.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PET/CT数据生成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PET正电子湮灭、光子探测的蒙特卡洛仿真模型与CT的X射线衰减物理模型研究,并集成3D解剖模板及病理植入模块;研究参数化数据生成机制,实现扫描参数及病理特征的智能调整;建立基于图像质量指标和AI任务测试的数据质量验证体系,评估数据的物理一致性;搭建AI模型迁移训练框架,研究仿真-真实数据混合训练策略与域适应算法。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3.基于CT影像的多病种智能自适应放疗触发决策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肿瘤体积、位置、形状等变化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确定自适应放疗触发的关键因素;研究不同病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合形态学信息与剂量学信息等,实现多模态信息融合,构建针对不同病种的智能触发模型;结合触发模型构建自适应放疗触发决策系统,利用真实数据进行系统验证,评估准确性(目标准确率≥90%)。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4.基于平扫CT生成虚拟增强冠脉CT方法研究及价值评估

研究内容:探索支持多分辨率CT影像的深度学习模型,将低分辨率、无对比剂的冠状动脉CT影像转化为高分辨率的虚拟增强CT影像。实现生成图像与真实增强图像之间的结构相似性(SSIM)≥0.9、峰值信噪比(PSNR)≥35dB,在冠状动脉分割任务中生成图像与真实增强图像间的Dice系数需≥0.9。基于生成影像得出的冠脉狭窄诊断性能需满足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0.9,Cohen'sKappa系数≥0.85。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方向5.人工智能驱动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1.稀有人参皂苷的关键催化元器件智能设计及高效合成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稀有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建立合成途径中P450和糖基转移酶的智能模型,设计和优化关键元件;结合工程菌构建与高通量筛选平台,筛选获得稀有人参皂苷合成途径的高效催化元件;在酵母中构建稀有人参皂苷的合成途径,通过代谢工程等技术探索细胞工厂高效运行规律。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

2.基于人工智能的多靶点GLP-1设计与药效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AI的多靶点GLP-1肽类药物设计和优化;利用无细胞体系进行多靶点分子的高效合成制备;进行多靶点GLP-1肽类药物的药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解析多靶点激动剂与受体及下游效应蛋白结构,阐明受体发生偏向性信号转导的分子开关。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

专题二、材料与工程科学研究

方向1.核能关键材料

1.先进核用耐高温耐磨复合材料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耐磨及耐高温性能协同优化的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探索不同辐照条件下复合材料结构-性能构效关系,调控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界面状态,优化晶粒结构和复合相分布,开展复合材料组织及构型设计,优化复合材料耐高温、耐磨、减摩性能。建立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耐高温、耐磨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揭示辐照条件下不同温度轴承复合材料组织演化规律。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

2.基于物理机制的核电不锈钢蠕变多尺度本构模型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700℃环境中316H不锈钢材料和焊接接头在不同蠕变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位错运动、晶界运动和损伤演化机制的动态交互特征,阐明多机制耦合驱动蠕变失效模式转变的微观机理,构建微观结构相关的316H蠕变失效机制图;发展基于全场晶体塑性的多尺度蠕变损伤本构模型,探索耦合多晶体结构与非弹性变形等关键物理机制的高效、高精度和高鲁棒性的预测模型,开发蠕变寿命与损伤演化多尺度模拟软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

3.镍基高温合金在热管液钠中的辐照加速腐蚀及开裂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镍基高温合金850℃离子辐照损伤及氦注入实验研究,获取辐照缺陷与氦泡生成及长大行为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辐照前后镍基高温合金在850℃液钠中的腐蚀行为,获取长时间腐蚀动力学规律。开展液钠腐蚀后的原位拉伸实验研究,获取晶界变形与开裂行为规律,建立镍基高温合金辐照加速腐蚀及开裂模型。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4.乏燃料运输容器用含硼硅树脂多场耦合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辐照-高温耦合作用下含硼硅树脂的损伤机理,开展中子与γ辐照-高温老化研究,揭示材料辐照缺陷与热氧化损伤的协同演化规律,构建材料性能退化动力学模型、多物理场耦合损伤模型、中子输运-热传导-材料变形损伤的多场耦合模型,融合多物理耦合机制的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不同工况下材料寿命预测,确定辐射屏蔽和温度的安全阈值。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5.弹簧应力松弛缺陷演化机制与长时服役可靠性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弹簧结构变形与材料微观缺陷演化规律,建立多尺度仿真模型。提出面向长时间高应力服役的弹簧加速试验方法,研究弹簧在不同温度、载荷条件的应力松弛机制及其与相关参量的关联性。开发基于变形与缺陷作用的多场耦合算法,预测弹簧不同应力及温度服役环境下寿期性能。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6.基于外场调控制备高均质新型镍钼铬系耐蚀高温合金的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电-磁多物理场耦合驱动的耐蚀高温合金冶炼过程物理试验与模拟试验研究,探索新型制备方法对耐蚀高温合金均质性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多外场耦合作用对耐蚀高温合金凝固偏析过程的协同优化机制,建立优化机制与耐蚀性能的相关性模型。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7.核反应堆用碳化硅复合材料辐照损伤界面效应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SiC基体及SiC纤维的离子辐照缺陷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研究SiC复合材料界面对辐照缺陷类型、数量及尺寸的影响规律,阐明材料及界面辐照损伤的影响机制。研究辐照损伤对复合材料微纳力学行为及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辐照缺陷与宏观力学性能的构效关系。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8.一体化小堆新型耐蚀低毒性除氧剂效能及流动加速腐蚀影响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模拟二回路高温高压高流速工况,获取候选除氧剂耐蚀低毒性除氧剂动态除氧响应曲线,建立动力学模型,计算除氧效率和速率,提出除氧工艺优化策略;研究候选除氧剂对核电二回路典型材料流动加速腐蚀的影响机制,建立除氧剂类型和浓度等关键工艺参数与流动加速腐蚀速率之间的定量关联模型。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9.高温严苛环境下核级不锈钢焊接接头蠕变-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严苛服役温度(700℃)核级316H不锈钢焊接接头蠕变-疲劳试验,揭示保载时间和循环周次对焊接接头蠕变-疲劳失效行为的影响;解析蠕变-疲劳耦合损伤演化特征,获得焊接接头在蠕变-疲劳耦合下的微观损伤演化规律,构建载荷参量与损伤特征的关联模型,建立核级316H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

方向2.核能工程科学

1.核电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板薄膜效应作用机理及安全性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叠合板薄膜效应(各向异性)和节点半刚性特征的作用机理和计算理论,建立适用核电厂的装配式叠合结构节点可靠性分析模型,结合试验验证,识别核电厂装配式叠合结构体系的薄弱环节和失效模式,研究叠合界面作用机理和性能提升方法,研究核电厂装配式结构体系应对安全停堆地震、高温等多种荷载耦合作用的安全控制理论及分析方法。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2.非基岩核岛地基变形特性及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非基岩场地地基土静动力特性,探究核岛基坑开挖引起的基坑卸荷回弹-再压缩耦合效应,建立土体三轴试验数据库,揭示动剪切模量衰减规律,开展卸载-重载循环的高精度仿真研究。开展核电厂地基变形特性和预测方法的试验研究,形成核电厂深基础变形分析方法。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3.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环境温度长期自维持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失电工况下,核电厂主控室围护体系在长时间内外热扰作用下的动态储/释热及传热特性调控方法;研究非能动温度控制系统的长期动态运行特性,研究应急可居留时间内非能动温度控制系统供能参数品位及功率的衰减变化规律;研究主控室可居留环境在自维持状态下的动态演化特性及长期非能动温度控制系统增强方法,构建围护体系与非能动温度控制系统耦合调控的应急可居留环境长期自维持体系。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4.核电蒸汽发生器多级离心集成强化汽水高效分离机理与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多级离心湍流流场内液滴粒径大小、浓度分布以及运动轨迹研究,掌握雾滴群演化进程和湿度变化规律;研究多级离心集成对蒸汽压损、蒸汽流量分布、蒸汽发生器结构等参数的影响,提出汽水高效分离方法,完成试验验证。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专题三、生物与医药研究

方向1.合成生物学

1.基于非天然氨基酸多肽的无细胞合成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

2.重组乳蛋白的跨尺度代谢调控与高表达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3.3-羟基丙酸高表达菌株构建及代谢网络调控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

4.基于生物模型的血液系统生命元器件耦合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5.基于细胞模型和生物传感的生殖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6.生物合成高性能聚乳酸纤维的基础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7.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协同根际促生菌的植物促生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200万元。

方向2.药物机制

1.单核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2.多巴脱羧酶阻断神经内分泌型前列腺癌分化的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3.趋化因子调控免疫微环境促进肺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4.环状RNA调控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5.雄激素剥夺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前列腺癌的协同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6.头颈部鳞癌免疫治疗关键分子标志物筛选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7.Luminal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关键分子标志物筛选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8.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耐药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9.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化疗耐药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80万元。

10.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11.肺癌铂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12.靶向胰腺癌的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13.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核酸药物及其递送系统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100万元。

方向3.高端医疗装备

1.聚焦超声外周神经调控在心率调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2.基于全身动态PET/CT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在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3.超高场磁共振多通道动态B0场协同调制方法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4.高灵敏度原子磁力仪阵列肌磁检测关键问题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5.基于超高场的心脏磁共振定量成像方法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6.影像和剂量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关键问题和方法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7.面向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机制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8.影像数据门静脉高压精准介入作用机制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80万元。

二、材料报送和联系方式

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请申请人通过“上海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svc.stcsm.sh.gov.cn)进入“项目申报”,进行网上填报,由申报单位对填报内容进行网上审核后提交。【初次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进行项目申报;【继续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各研究内容限额申报一项,请各二级单位于6月5日11点前提交本单位申报名单及申报方向,学校将根据申报情况组织遴选。

另:申请人在申请前应向联合资助方了解相关项目的需求背景和要求。请联系程老师,联系电话63875151-693。

科研处

2025.5.19

打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