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学生毕设作品“机器人五禽戏”亮相央视一套

发布时间:2025-05-11 供稿: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分享至:

5月10日晚,我校2018届毕业生芮迎迎的毕设作品《机器人五禽戏》亮相央视,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节目播出。节目中,由芮迎迎设计的呆萌机器人虎虎生风地打五禽戏,从虎扑的单腿平衡,到鸟飞的重心转移,每一帧“科技含量”都拉满。

据芮迎迎介绍,没想到毕业7年后,自己竟然会收到央视的邀请,周围朋友得知后也纷纷惊叹:“你们当时做毕业设计太超前了吧!”对此,芮迎迎表示,“我当时充满自豪与感恩,深感我们导师非常有远见,能够在2017年就带领我们做机器人的毕业设计,并独具匠心地启发我将家乡文化和智能科技相结合,正是这份创新思维的种子,我才有今天能被央视邀请的机会。”

据了解,《机器人五禽戏》作品有三大特点:(1)文化传承创新:国内首个将国家级非遗五禽戏与仿人机器人结合的文化科技项目,希望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保护非遗文化,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传统养生文化,进行文化传承;(2)群体协同算法:使用协同算法实现5台NAO机器人毫米级动作同步;(3)科技美学呈现:正运动学算法建模,通过25自由度仿生关节还原虎鹿熊猿鸟的神韵动作,使用贝塞尔曲线插值算法优化动作流畅度。

然而,要让机器人在节目中精彩呈现也不是易事,芮迎迎对此深有感触:“节目筹备期间,从节目方案讨论到录制效果,从现场布置到调试机器人等各种细节,学校和导师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导师更是亲自带队,驱车5小时带着两位师弟和六台机器人前往宣城节目录制现场,连续4天指导节目排练,打磨细节,才有了这次节目顺利精彩呈现。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的真谛,在于用远见点燃学生的梦想,用行动支持学生的创新。”

该毕业设计作品由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薛建新老师指导完成。薛老师团队具有10年仿人机器人教学和机器人二次创作经验,除了机器人五禽戏,更是带领团队开发了机器人街舞、机器人太极十三式等成果。另外,薛老师团队在机器人功能定制、强化学习、轻量级视觉网络和大模型应用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相关成果目前应用在医疗和健康领域。

芮迎迎同学,是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该专业于2014年获批并开始招生,是全国第22个、上海市第二个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在学生培养中,一直秉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迄今为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所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生作品登上央视一套,是对我校人工智能教育成果的肯定。我校人工智能类学科和专业布局较早,且已经形成良好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自从2014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招生以来,2019年我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2021年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整合“智能科学与技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两个专业,成立人工智能系。学校更是紧密结合《“AI+教育”行动计划(2024-2026)》,以产教融合、学科交叉为路径,积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通过“AI+专业双向赋能体系落实这一要求。目前,我校已建成169门AI融合课程,覆盖全部47个本科专业,如《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直接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需求。2024级新生全员必修的《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课程,以“零编程门槛”设计激发学生跨学科创新潜力,数据显示97%的学生对AI课程效果表示满意。

打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