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松懈 科研工作不松劲

发布时间:2022-03-21 供稿:科研处 分享至: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科研处和各二级单位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快速反应,科学应对,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防疫不松懈,科研不松劲”,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各项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校领导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3月15日,二级单位科研工作负责人线上会议举行。校长谢华清结合学校学科、科研和学位点建设情况,阐释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学科建设和科研的重要意义及发展举措,提出抓好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应成为全校上下共识,并着力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要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二级单位负责人要上下协同,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学科平台,做强做特学科。二要加强科研组织,做有组织的科研。要引导教师强化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精神,不断提升科研素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离不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要注重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级,形成“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递进式良性发展格局。三要加强学位点建设,做好硕士点培优和博士点培育组织工作。各学位点应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要有重要担当。四要加强学术规范,促进学术创新。要将科研诚信建设、规范学术行为融入科研整个过程。五要加强交流沟通,坚持科研例会制度。通过信息共享、交流互动,成果互通、智慧碰撞,催生新的思路和新兴交叉学科。谢华清强调,各单位要尽最大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确保科研工作“不停步、不退步”。全校上下要一盘棋,凝心聚力,发挥学科龙头作用,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努力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科研能力和水平。副校长徐玉芳要求各二级单位认真落实会议内容,有决心、有担当、有思考、有行动,力争防疫、科研两不误。科研处处长徐海萍布置了近期主要工作,共享了近期科研成果,介绍了疫情期间科研处的管理服务举措等。研究生部主任崔立对研究生培养及招生工作等进行了布置安排。

  二级单位主动作为,全力推进

      各二级单位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牢固树立“咬定科研不放松”的信念,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科研工作。
      组织好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一是广泛开展动员宣传,科研处第一时间在校园网首页通告栏和科研处网站发布各类申报信息,学部学院及时跟进,组织动员教师积极申报。二是根据教师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项目申报的专题辅导,引导教师将个人研究特长与学校特色、优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申报更加精准有效。如能源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邀请专家,利用线上平台,对国家基金项目、教育部研究项目等的申报给予指导。三是认真开展专家评议、审查推荐等工作,切实提高科研项目申报质量。四是图书馆(档案馆)进一步加强电子资源建设,为项目申报和科研做好服务。

能源与材料学院开展基金项目申报辅导点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基金项目申报座谈会

  做好科研平台提升发展工作。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学校获批的首个省部级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平台发展水平,深化校政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学校与江苏启东高新区共同创建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暨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东分中心”。目前,研究院建设方案已经设计完成,进入实施招标阶段。

  学校启东研究院暨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东分中心一楼正视图

  经济与管理学院承担“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平台(培育)”“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2个省部级平台建设工作。“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发布开放课题,拓展了平台发展新路径。“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物流)”着力于推进具有上海特色的物流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和物流标准化“智库”建设,大力提升平台建设的专业性水平。

  做好横向项目推进工作。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给横向项目开展带来较大困难,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严格遵守学校防疫规定,做到防疫科研两不误。学院科研团队承担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机油瓶缺陷检测”“面向整车智能网联的虚拟导航开发”“办公桌面封边机智能上料系统”等多项横向课题。有的课题研发周期很短,如“办公桌面封边机智能上料系统”仅有2个月的研发周期,设备用于广交会展示,精度要求很高。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成员何成、张义方、安双利、刘巍等经常组织线上攻关研讨会,指导校内研究生开展科研攻关,推进项目顺利进行。测控技术与仪器科研团队项目组负责人秦琴表示:“在抗疫情、稳经济、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助力企业保障生产,自己感到有这个责任,也觉得很有意义”。学校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敬辉坚守科研阵地,带领研究院全体驻武义人员在做好防疫前提下,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好武义当地企业。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横向课题负责人何成老师组织线上攻关研讨

  学校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杨敬辉老师坚守外地,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做好学术交流工作。各二级单位积极组织线上学术交流工作,确保学术交流次数不少、质量不低,帮助教师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和水平。经济与管理学院先后邀请了复旦大学沈国兵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何欢浪教授等数十位专家开展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也组织20余名教师在线参加了各类校外学术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申报硕士学位点为契机,通过“马克思主义大讲堂”“青年学术论坛”“研究生读书沙龙”等形式,线上线下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

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线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管理部门与二级单位同频共振,服务赋能

  疫情下的科研工作需要更为精心地组织,也需要更为细心地服务。围绕教师需求,科研处和二级单位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与教师同频共振。科研处制订了详细的“学期科研工作清单”,确保一事不误,一事不漏;积极拓展科研信息渠道,搜集各类科研申报信息,为教师争取更多的科研机会;线上开展各类项目校内推荐评审,确保推荐项目质量;在学校闭环管理期间,科研处安排工作人员驻守值班,确保各项科研业务顺利开展。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等部门通过深度调研教师科研需求,凝练方向,搭建团队,开展培训,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部门科研秘书作用,为教师答疑解惑。文理学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安排教师定期巡查实验室,保证科研实验正常进行;关注教师科研进展,了解教师需求,让大家安心科研。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排教师定期巡查实验室

  科研“不断线”,持续发力结硕果

  疫情虽然打乱了科研工作节奏,但也让每一位教师更加珍惜科研时间,更加致力于高水平科研。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周明远老师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是我校教师首次获得该项荣誉。王瑞雪老师入选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济管理学院于欢老师入选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文理学部菅雯雯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王腾老师入选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计划扬帆专项,使我校连续九年在该领域获得立项。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徐乔健老师申报的美术创作项目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我校首次获批。文理学部徐蕾、王婷娟、陈实,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蔡翔华、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敏等老师申报的市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获批,获批总数创新高。今年以来横向项目立项42项,其中,超过百万元的项目有能源与材料学院王利军老师签订的“聚氨酯中碳酸钙的功能化复配研发”和吴益华老师签订的“电子封装用高导热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产品研发”等。技术转让项目3项。

 

能源与材料学院王利军、吴益华老师指导研究生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打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