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9日电 (许婧 夏君)“劳模精神与新时代同行”座谈会5月3日在上海召开,与会的老劳模、老记者、老同志、企业代表和青年师生代表等围绕新时代如何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如何进一步推进劳模文化育人工作进行交流。
“劳模精神与新时代同行”座谈会召开。 秦雨豪 摄
座谈会上,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劳模文化育人团队联合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劳动模范协会共同编撰的《时代领跑者——上海劳模口述史》一书首发。
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孙洪康介绍了《时代领跑者——上海劳模口述史》的采编过程。据介绍,该书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劳模文化育人团队联合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上海市劳动模范协会,历经四年共同编撰的,通过访谈实录,以口述的形式,原滋原味地记录了申城不同时期、各条战线的44位代表性劳模成长、奋斗、奉献历程,成为劳模文化育人的又一鲜活教材。
《时代领跑者——上海劳模口述史》首发。 唐奇云 摄
出席座谈会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莫负春说,我们要尊敬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他认为,劳模精神要凝练、弘扬,更要传承,需要认识劳动、劳模精神对今天社会的意义;同时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希望能够化风尚为习惯,让劳模精神变成一种风气,再转变为每个人的职业过程和职业习惯,不断地去积累和弘扬,使其慢慢在全社会得到更多的相应、认同和支持。
莫负春特别提出弘扬劳模精神要靠“做”出来。他说,要把劳模精神体现在每个人的职业行为过程中,劳模其实离我们很近,只要体现在每个人对工作的敬业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努力上。各行各业的同志都能结合自身工作来弘扬劳模精神,比如教育行业、媒体行业,要把劳模精神总结好、劳模精神弘扬好。劳模精神应成为学生成长、青年成才的核心要素。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在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实践和探索。
当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介绍了学校的劳模文化育人特色。宋宝儒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建校58年来涌现出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130多位劳模校友。近年来,学校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自觉传承劳模文化育人传统,做好顶层设计,将劳模育人文化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努力挖掘和整合劳模育人资源,从教材、课程、师资三方面着手,探索劳模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开设的《工匠中国》课程,成为上海高校“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之一。同时,注重凝练学校劳模文化育人品牌,建设了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成为劳模育人现场教学的基地,目前该馆已接待了一万多名参观者。还组织了近百名师生面对面采访劳模校友,编辑出版了《道德文章——劳模校友辑录》和《走近劳模——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卓越的奥秘》等校本教材。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发起成立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代表、2016级材料化学专业的曹立成同学在发言中表示,每年暑期社会实践,学校瞭望社的同学们都会选择去采访二工大的劳模校友和上海其他劳模,在采访中,不仅加深了对劳模的认知和认同,感受到了劳模精神的伟大,更坚定了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青年大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劳模为榜样,传承好劳模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成就出彩人生,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本次座谈会由上海市总工会、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劳动模范协会、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办,上海新世界集团协办。杨富珍、杨怀远、徐虎、陶依嘉、孔利明等劳模代表与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部分区局(产业)工会相关负责人,以及高校师生、企业代表等80余人与会。(完)
原始链接: http://www.sh.chinanews.com/kjjy/2018-05-09/38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