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 《青年报》 A05
大家根据不同形状的地缝、下水道口、窨井盖等设计了不同风格的3D地画。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排水沟旁小工蚁为你举牌,小鲨鱼潜伏在地裂中,小兔小猪席地而睡,路中央惊现地陷连通浩瀚宇宙……一系列可爱的元素出现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路面,为即将报到的新生、即将开学的师生营造了别样的校园景观。经过该校应用艺术设计学院“艺家”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潜心设计,昔日平淡的路面地缝、下水道口、窨井盖等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不少师生驻足围观。
创作 校园地缝、窨井盖惊现3D地画
窨井盖上校团学联吉祥物小工蚁憨态可掬为你指路;建军90周年之际,戴军帽的团学联吉祥物小工蚁卡通形象表达着对军人的敬意;鲨鱼鳍若隐若现,寓意学生们在学海中乘风破浪勇敢前行;一起睡觉的两只小宠是治愈系作品,创作灵感源于九寨沟地震后,通过可爱的图案传递爱与希望;校园中有个能够看到宇宙的黑洞,又是怎样一种神奇的体验……
负责创作这些3D地画的是该校“艺家”青年志愿服务队的一批学生。在活动的前期考察中,团队发现校园中不乏一些地裂、地缝以及略显陈旧的下水道口。这些看似是校园成长中的“皱纹”,但在每一个“艺家”人心中却是一个个可以被利用的创作源泉,于是,大家根据不同形状的地缝、下水道口、窨井盖等设计了不同风格的3D地画。
从8月下旬开始,“艺家”青年志愿服务队以“艺匠逐梦,爱暖家园”为主题,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3D街头地画实践活动,创作的图案中不乏充满迷幻色彩的星空图,特意融入“建军90周年”等主题元素。
不同于在墙壁上作画,地面有泥沙、尘土、树叶等等,要创作街头地画,在打形前,大家必须先用湿纸巾尽量将需要绘画的区域做好清洁,便于上色和保持地画长时间的完整度。做好清洁后,用粉笔打形,在达到需要的效果后再用画笔勾线上色。地面有凸有凹,还有裂口,在用画笔填色时会比较艰难,可这丝毫不影响同学们的绘画热情。
在那段烈日炎炎的日子里,学校的篮球场边时不时能看到一群手拿画笔的同学,他们或弓着身或蹲在路边认真地装饰涂鸦。一幅画平均用时3小时,汗水早浸透同学们的衣服,但成员们个个全情投入,希望用手中的画笔增添校园的生机与活力。
截至昨天,学生们一共完成了10幅画。参与者刘子仪同学说,此次的街头地画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每一位同学都不惧户外的炎炎烈日,尽情享受和挥发自己的创作热情。“吸收前辈的经验,总结自己经历,思考创作的作品,这些都是在活动中收获的最为无价的宝物。”
缘起 通过创造美、传递爱温暖校园
据该校“艺家”青年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李克文同学介绍,所谓3D街头地画,就是将画作展示于地上以求得立体的艺术效果,或直接以地面为载体进行绘画创作。它以室外地面为媒介,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该服务队钱芸同学说,目前所呈现的校园街头地画,正是他们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的一部分。同时,他们还走出校园,为洋泾社区文化主题墙进行了设计。他们希望,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所长,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点燃大学生的青春梦,通过创造美、传递爱,以爱温暖校园,美化家园。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用艺术扮靓校园和社区,其实对二工大学子来说并非首次。沿途的树干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跟你打招呼,浣熊向你递来鲜花,松鼠怯生生地张望,小鲸鱼在被星空映照的海面上徜徉,马里奥还在不知疲倦地找蘑菇吃……去年开学前,一波呆萌可爱的“树洞画”出现在校园,营造出别样的校园新景观。学子们基于树洞的形状添加艺术创作画面,使之营造出树洞形状和画面融为一体的立体效果,让画中事物既可以深藏洞中,也可以飘逸洞外,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
期望 发挥专业所长服务校园和社会
该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分团委书记王钰娇说,“艺匠逐梦,爱暖家园” 将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融入学生课外实践全过程,实现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次活动初衷是希望让艺术学院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将课堂上所学的艺术专业技能能够充分运用于生活中并服务社会。同时,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方式,服务社会和校园,以创意作品向即将到来的2017级新生展示二工大校园的独特风景,为新步入大学的同学们带来惊喜与乐趣,并传递学校对他们的入学祝贺。
目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艺家”青年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完成了诸多公益实践项目,如宝山七立方科技园创客墙面绘画、龚路养护院孝文化手绘墙创作、长宁区爱心暑托班画笔记录、浦东居民社区文化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墙面设计绘画等。学校希望,通过这些形式和载体,让同学们学思结合,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对专业学业的精益求精与不懈追求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
原始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7-09/06/content_3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