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5 上海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 通讯员 夏君)排水沟旁小工蚁为你举牌,小鲨鱼潜伏在地裂中,小兔小猪席地而睡,路中央惊现地陷连通浩瀚宇宙……经过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艺家”青年志愿服务队的一番“巧手”,校园里的地裂地缝、下水道口“变身”成为一道独特的校园景观,既向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2017级新生表达了欢迎,又体现了该校将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融入学生课外实践,实现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团队合作手绘浩瀚宇宙, (摄影:程媛媛)
街头地画成校园独特风景线。 (摄影:程媛媛)
地画融入建军90周年等元素。
烈日炎炎也挡不住创作热情。 (摄影:程媛媛)
校园成长中的“皱纹”成创作源泉
记者在二工大看到,一群手拿画笔的同学或弓着身、或蹲在路边认真地装饰涂鸦。据介绍,一幅画作平均用时3小时,烈日炎炎,汗水早已浸透同学们的衣服,但成员们个个全情投入,希望用手中的画笔增添校园的生机与活力。据介绍,在前期考察中,团队发现校园中不乏一些地裂、地缝以及略显陈旧的下水道口。这些看似是校园成长中的“皱纹”,但在每一个“艺家”人心中却是一个个可以被利用的创作源泉,于是,大家根据不同形状的地缝、下水道口、窨井盖等设计了不同风格的3D地画。
由于地面上有泥沙、尘土、树叶等,大家必须先用湿纸巾将需要绘画的区域做好清洁,以便于上色和保持地画长时间的完整度。接着才能用粉笔打形,在达到需要的效果后再用画笔勾线上色。地面有凸有凹,还有裂口,在用画笔填色时会比较艰难,可这丝毫不影响同学们的绘画热情。志愿者刘子仪同学说,此次的街头地画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大家尽情享受和挥发自己的创作热情,吸收前辈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经历,思考创作的作品,这些都是在活动中收获的最为无价的宝物。
融入多样主题元素 以爱美化家园
该校“艺家”青年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李克文同学向记者介绍,街头地画源自西方街头文化,英文:3D Street Painting, 国内译为:街头地画。所谓3D街头地画,就是将画作展示于地上以求得立体的艺术效果,或直接以地面为载体进行绘画创作。它以室外地面为媒介,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艺家”另一位负责人钱芸同学则表示,团队所呈现的校园街头地画,正是他们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的一部分。今年,“艺家”青年志愿服务队以“艺匠逐梦,爱暖家园”为主题,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3D街头地画实践活动,创作的图案中不仅有该校团学联的吉祥物——“小工蚁”,充满迷幻色彩的星空图,还特意融入了建军90周年等主题元素。同时,他们还走出校园,为洋泾社区文化主题墙进行了设计。他们希望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所长,以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点燃大学生的青春梦,通过创造美、传递爱,以爱温暖校园,美化家园。
发挥专业特长 服务社会和校园
该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分团委书记王钰娇表示,“艺匠逐梦,爱暖家园” 将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融入学生课外实践全过程,实现了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次活动的初衷是希望让艺术学院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将课堂上所学的艺术专业技能充分运用于生活中并服务社会。同时,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方式,服务社会和校园,以创意向即将到来的2017级新生展示二工大校园的独特风景,为新步入大学的同学们带来惊喜与乐趣,并传递学校对他们的入学祝贺。
据了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艺家”青年志愿服务自成立以来完成了诸多公益实践项目,其中包括宝山七立方科技园创客墙面绘画、龚路养护院孝文化手绘墙创作、长宁区爱心暑托班画笔记录、浦东居民社区文化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墙面设计绘画,以及二工大校园“萌宠”树洞画创作等。校方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形式和载体学思结合,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对专业学业的精益求精与不懈追求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
原始链接: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7/09/05/208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