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宋书记,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是我校继08年第三次党代会后,时隔7年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请您谈一谈学校党委选择在这样的时机召开第四次党代会,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哪?
宋书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是在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向“十三五”发展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下召开的大会。通过此次大会的召开可以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坚持职业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学校建成以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
记者:七年来,学校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科技与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内部治理、和谐校园和党建等七个方面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能具体跟我们谈谈这些经验吗?
宋书记:七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取得了办学层次和质量提高、学科专业和治理结构布局优化、社会声誉和影响不断扩大等显著成绩,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回顾学校的进步发展,确实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了团结一心、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党政领导班子。只有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学校才能兴旺、事业才能进步。二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敢于创先争优,才能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凝聚全校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破解难题,把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定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职业导向高等教育办学定位,秉承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发扬传统,突显特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毫不动摇地把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办学,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劳动和创造,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激发活力,汇聚力量,才能形成共同致力于发展目标的强大合力。
记者:我们知道您在地方政府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比较善于从地方治理的经验中汲取养料,对我校的认识也更接地气、更深刻。您一直强调高校发展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您是如何思考的?
宋书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是个形象的说法。确实,地方政府和高校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组织,其核心使命和主要任务也不一样,但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地方政府政策导向,虽然很多方面并不直接针对高校,但通过人力资源、产业布局、资本流动等方式,其影响最终会传导到高校。因此,学校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从而很好地完成高校自身的使命,这是上接“天线”。
以地方产业发展为例,过去由于盲目追求GDP,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分工,哪些项目赚钱,各地就一窝蜂地争相上马,导致产业产品雷同化,缺乏个性,没有市场,还带来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类似的问题,学校在发展中也同样需要注意。科学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各自应当走什么路,体现差异化发展,这样学校才能有竞争力。
人才培养要接“地气”,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主要面向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行业企业的需求。为此,需按照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开展办学,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过程还应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学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并且要有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具有行业、产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记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情况下,学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本次党代会,学校未来五年要实现的目标有哪些?
宋书记:未来五年,学校将继续一如既往地坚持职业导向高等教育办学定位,着力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社会服务、人才队伍、文化建设和管理服务上深化改革,努力把学校建成以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使得学校综合实力居于上海应用技术类高校前列,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其次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本硕衔接贯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第三要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人才队伍;第四要形成一批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具有二工大特色的学科和专业;第五要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知识服务和教育培训品牌;第六要建成环境优美、功能配套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的和谐校园;最后要形成一批党建服务品牌。
记者: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今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次党代会将建设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奋斗目标,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您觉得我校如何建设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
宋书记: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面向2020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要求,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更加突出思想解放与理念引领,更加突出办学定位与需求导向,更加突出特色凝练与质量提升,更加突出教育综合改革与依法治校,按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是对接社会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继续推进学科专业的优化,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三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四是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五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五个方面在我的报告中会详细阐述,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记者:七年来学校党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您认为通过本次党代会,该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宋书记:我们考虑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把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保持与党同心同德。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加强理论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方式和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鼓励师生员工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进一步加强二级党组织建设。健全和落实二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在教学科研单位的政治核心、监督保证等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落实党支部工作基本要求,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发展相结合,加大在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继续把培养大学生党员作为学校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科学发展的组织保证。加强校部(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配好配强中层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推进干部校外挂职锻炼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继续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干部要争做“四有”干部。
四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继承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党的优良传统,营造党内民主平等、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健全各级党组织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制度。健全务实管用的基层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进一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巩固和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完善多途径信访接待机制,健全师生合法权益申诉机制,发挥各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宽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途径,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新风尚。不断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等工作中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学校领导和二级教学科研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一线教职工和学生意见的机制,做好示范、树立标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发现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主动想办法解决。党员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先锋和表率作用,形成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各项工作抓在实处,抓出成效。
六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要认真贯彻十八大以来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要求,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党委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要重点做好选人用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支持纪检监察工作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工作。领导干部要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纪委要落实好监督责任,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深化“三转”,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协助党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工作。
记者:再次感谢您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