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一片爱心、挽救他人生命的动人旋律再次响起。2012年8月22日上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10自动A1班学生车小龙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一名4岁的白血病患儿点燃生命的希望。由此,车小龙也成为我校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这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中的首位“90后”。
早在2010年,刚入学不久的车小龙就参加了“以爱心点燃生命的希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活动,积极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志愿捐献者。1991年出生的车小龙来自安徽农村,家境并不宽裕的他常怀感恩之心,在得到学校“帮困育人套餐”资助的同时,一直渴望能以己之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得知报名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能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车小龙对此格外珍惜,在填写资料时,他在家长联系方式一栏留下的不是父母的电话,而是同学的电话,在志愿救人的同时,不让父母担心。
今年上半年,车小龙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血型初配型成功后,车小龙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肯定的答复: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而整个过程中,车小龙却从未向老师、家人及朋友提及。当暑假里车小龙再次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高分辨配对成功的消息后,他不仅没有犹豫,还表达了希望尽快捐献的想法——既为患儿争取时间,又不影响开学后的学习。小龙的救人心切也感动了父母,最终,在得到父母许可后,他早早地结束了假期,一人回到了上海。而直到此时,学校才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与小龙联系时,得到的是他谦虚的回答:“这没什么嘛,谁遇到都会愿意的,况且捐献的事情还没有做呢。”低调、腼腆的小龙,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名“90后”学生的大爱。由此,车小龙同学光荣地成为我校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上海市第2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造血干细胞正式采集之前,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周建军分别向车小龙同学颁发了上海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荣誉证书、博爱奖章,以及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证书。我校党委副书记胡晟,以及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校红十字会、电子学院的有关老师专程前来看望并慰问。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电台、新闻晚报、青年报、劳动报等多家媒体对车小龙同学的爱心义举进行了采访报道。
近年来,我校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自2003年组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队”以来,九例成功配对,九次成功捐献,创沪上高校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之最。每年开学,我校青年学子都会以“点燃生命的希望”为主题,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横幅、邀请专业人士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深入寝室进行宣讲、成功地捐献造血干细胞同学的现身说法等各种形式,帮助新生们了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和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志愿者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迄今为止,我校已有2784名师生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我校如此高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率,在上海高校实属少见。其主要原因不仅是我们的捐献者与受捐助者匹配,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同学都愿意去拯救一条生命、去挽救一个家庭。这与学校持续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学校加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的宣传力度,还授予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象征校内最高荣誉的校长奖”,重点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学业和就业去向等保障、激励机制,全程关心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校“师生踊跃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库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还获得了“2011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上海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好人好事”等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我校积极承担大学社会责任,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在志愿者工作、他方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而今,令人欣喜的是,我校组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队”至今已近十个年头,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感召下,我校“90后”学子也一同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他们以实际行动接过了这根全校师生齐参与的“爱心接力棒”,让爱心之花在校园、在社会继续怒放!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