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这些高校学生,在抗疫一线做了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0-02-17 分享至:

  2020-02-17   “周到”

  (作者:董川峰)疫情面前,上海高校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志愿者,他们有的出钱,有的出力,为打赢这场疫情战力量。

   一个在异乡的“难忘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党员李中超的家乡在河南信阳,但是今年他却在武汉过了一个难忘的年。

  放假后他本想和在武汉打工的父母一同回河南老家,不料到达武汉没几天,疫情就爆发了。他和父母商量后,决定留在武汉过年,为防止疫情传播增添自己的一份力。

  作为一名党员,他加入了由暂留湖北的师生自发成立的临时党支部,配合辅导员做好排查摸底的工作,积极宣传科学的防疫知识。

  身处重点疫区的他深知有不少和他一样的同学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他第一时间将身边湖北的同学拉入微信群,互相打气加油,用自己的心声鼓励大家不焦虑、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他第一时间在公益平台上进行捐款,并在得知自己家乡信阳市短缺医疗救援物资时,他编辑了相关的求助信息,并在班级群、朋友圈转发扩散。同时在网上搜集一些生产医疗救援物资的企业信息,把有效的信息发给了信阳红十字会。

  二工大一老一少两名“95后”党员的故事

  两名“95后”党员一老一少的抗“疫”故事成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师生中口口相传的一段佳话。他们中,一名是二工大退休教师、95岁高龄的老党员倪建中,一名是“95后”活泼大男孩、工学部16环境A2班班长丁章俊。

  老党员倪建中心中经常牵挂疫情防控,总想为阻击疫情做出自己的努力。他亲自前往所居住的长宁区华阳街道居委,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万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这2万元是他平时省吃俭用结余下来的,表达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抗击疫情的使命责任和守望相助。

  “95后”学生党员丁章俊报名成为合肥经开区韩圩社区一名社区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宣传疫情防护措施。

  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丁章俊了解到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坚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的教职工以及假期选择留校的同学缺少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他发动班级同学一起为疫情防控捐款,购买了270瓶84消毒液,600只一次性手套,200只PVC手套以及13只大小喷壶。

  为及时将物资捐给学校,在做好足够的防护和安全措施后,丁章俊从合肥驱车前往学校,将所有防疫物资送至学校。

   “我要和医生父亲站在同一战线!”

  “新型冠状病毒来袭,襄阳需要招募志愿者吗?”1月23日,襄阳团市委的官方微博“青春襄阳”接到了一条留言,这是上海杉达学院学生党员、法学专业大四学生张瑞璨主动请缨,恳切寻求志愿服务机会的信息。

  “我父亲是呼吸科医生,我愿和他站在同一战线!”

  就这样,父子俩,一个在前线当医生,一个当了志愿者。从1月25日年初一开始,张瑞璨便每天一早来到襄阳团市委值班室,开始负责接听热线电话。至今,他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工作10余天,服务内容也有所拓展,虽然不是真正的工作人员,但已然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志愿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定点收治医院,张瑞璨的父亲是该院的一名呼吸科医生。

  在给团市委的信息中,他写道:“老爹马上53岁了,他能冲在第一线,我也想。”从小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得知疫情形势紧急后,他随即通过微博寻求志愿服务的渠道,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一名志愿者的强烈意愿。

  1月25日年初一,张瑞璨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了一条更新:“老爹顶在抗病毒一线,我也不能退缩!这场和病毒的战斗我们一定能胜利!”

  他成为一名热线电话接听员,协助接听城区出现疑似症状的市民到定点医院就诊的急救电话,为急需帮助的市民调度免费送诊车。

  从上午八点到晚上六点,张瑞璨都在岗位上。“在这个特殊时期,接听热线看似简单,实则关键。有些市民比较焦虑,普通的感冒也会十分担心。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反馈有效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安抚市民的情绪。”张瑞璨说。

  热线让市民放了心,也让张瑞璨感慨,“听到市民放下电话时语气变得轻松了,能够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志愿工作的最大意义所在。”

  现在,张瑞璨又开始投入到协助搭建群防群控志愿者工作平台、管理医用援助物资的出库入库统计等工作中,“真正令我敬佩的是像我父亲那样冲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我所做的事微不足道”。他说,只要襄阳的疫情一天不退,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但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一起加油!

  原始链接:http://static.zhoudaosh.com/F6C90774C1E76536377AA269D0C769320651F549E8C1D964A549DE3B1F644D16

上一篇:下一篇: